close
南非的人種各色都有,非洲嘛,當然是黑人占絕大多數.
可是因為之前(老早老早以前)被德,法,葡萄牙,英國等國家”駐”來”駐”去,最後成了英國的殖民地.所以多了白的黃的紅的人.
南非被殖民時一直是被白人所掌控,獨立後也是如此,直到第一位民選黑人總統曼德拉出現,政權才又回到土生土長的老黑手中.
在白人當政時期,住宅區清一色是白人家庭,咱們華人在當時視為”榮譽白人”,也和金髮碧眼的住同一區.
但是,住宅區又分接近城裡及近郊區的,近郊的便是印度人和穆斯林(中東回教人)的天下.
再往外—就是白人經營的農場了,每個農場幾乎都有半個山頭大,主要從事酪農業及玉米種植.
咦?那….黑人呢?黑人住在他們的村庄部落裡.
更早之前有種族隔離政策時,黑人每天通勤到城裡或工業區工廠上班,一到晚上就不能在城裡出沒,否則就抓了去關.
當然,這種事早解禁了,種族隔離政策在我移民南非前早就廢除.
但是,還是多年來的習慣使然,各色人種混居的情形仍不多見.
黑人賺了錢寧願在自己村莊內蓋棟房子,也不願搬到近城的住宅區居住.
我想他們也不願意自己和周遭生活圈格格不入吧?
畢竟,生活水準和方式事實上就是有差別,膚色只是其中的一項,認清’自己的水平才是大家應該有的共識吧.
像約堡這樣的大城市,住公寓才能見到各色人混居的情況.
但是往外走,你會發現,連公寓都有分給黑人還是白人住的.
“種族歧視”這字眼很嚴重,但是大家心裡自有一把尺,我認為用各色人的”種族認同”來形容比較恰當.
生活方式,風俗,民情,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嘛!何必硬生生的強迫融合在一起,大家各適其所,各司其職,互相尊重不是更好嗎?
南非的官方語言有11種,它們分別是:英語、阿菲力康語、祖魯語、科薩語、斯佩迪語, 茨瓦納語、索托語、聰加語、斯威士語、文達語和恩德貝勒語。
如果像台灣政客發表政見,或是政府大官演講,要問候大家得用國,台,客,原住民語問候的話,在南非可能演講前問個好得發六分半鐘吧?(笑)
後來還是以英語,阿菲力康,祖魯語這三種語言最為大量使用.
祖魯族是南非最大的一個黑人部落,在英國入侵南非時,曾與英軍大戰,其戰史戰事之悲壯可從歷史典籍裡找到.
南非的阿菲力康語其實是由德意志(德文)演變出來的,所以會講南非話的人多少聽得懂一些德文單字片語.
其他的多族的語言,因為平常沒有接觸,對我而言比較沒印象.
英語是那種濃濃的大不列顛腔,和美語不一樣.
每次說英文時都覺得有點”油”,和美式那種輕快的腔調比,英國腔聽來滿有”貴族出身”的氣息.尤其當你懂得用這種腔調”咬文嚼字”一番時.
看美國好萊歍電影時會感覺他們說話”無厘”了點,輕浮了點.
南非年輕人愛學美國腔又學不來,用英國腔說美國話搞了個四不像.
印度人說起英文來又是一個味兒,每個字輕飄飄的,句尾還往上揚,說得每句話都像是個問句.(呵呵,聽來很有趣)
模仿印度腔說英文也成了我與妹妹或表弟妹用英文交談時的發”笑”劑.
南非阿菲力康語得先學小舌音,那是在發聲時喉頭舌頭不斷振動產生的效果.
台灣歌星金門王與李炳輝有首歌”流浪到淡水”,最後一句”乎搭啦~~~”的那個”啦”音,就有些類似小舌音.
這功夫除了天生就會的人之外,還真是不好學.
我練習了好幾天練到嘴角破了腮邊痠痛,還是不成.
可是就有那麼一天突然開了竅,無意之間試著試著就會了,那還真是高興.
聽朋友說很多學南非語的人也是這樣”忽然”就學會小舌音的.
從小長大,英文中文用的最廣最熟,聽說讀寫該會的都會.
但說到南非語和祖魯,當時還會點單字片語的湊合著用,現在應該成為了”鴨子聽雷”,聽沒有啦(台).
----fin----
----fin----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